译文翻译(古诗里有译文)
资讯
2023-11-20
500
1. 译文翻译,古诗里有译文?
译文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内容,可以领略到古诗的画面美,意境美
古诗的特点意在言外,而不是直接叙述,所以译文有助于体会古诗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
所以说翻译在古诗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,经过翻译,可以让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在我们心中更有画面感
2. 治国策全文及译文?
没有查到《治国策》一文,下面是两篇的《战国策》原文和译文,供参考,
(一)
《战国策》
【原文】
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:“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其许寡人!”安陵君曰:“大王加惠,以大易小,甚善;虽然,受地于先王,愿终守之,弗敢易!”秦王不悦。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。
秦王谓唐雎曰:“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不听寡人,何也?且秦灭韩亡魏,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以君为长者,故不错意也。今吾以十倍之地,请广于君,而君逆寡人者,轻寡人与?”唐雎对曰:“否,非若是也。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,虽千里不敢易也,岂直五百里哉?”
秦王怫然怒,谓唐雎曰:“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?”唐雎对曰:“臣未尝闻也。”秦王曰: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”唐雎曰:“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?”秦王曰:“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跣,以头抢地耳。”唐雎曰:“此庸夫之怒也,非士之怒也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,彗星袭月;聂政之刺韩傀也,白虹贯日;要离之刺庆忌也,仓鹰击于殿上。此三子者,皆布衣之士也,怀怒未发,休祲降于天,与臣而将四矣。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,今日是也。”挺剑而起。
秦王色挠,长跪而谢之曰:“先生坐!何至于此!寡人谕矣:夫韩、魏灭亡,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”
【译文】
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:“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,安陵君可要答应我!”安陵君说:“大王给予恩惠,用大的交换小的,很好;虽然如此,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,愿意始终守护它,不敢交换!”秦王不高兴。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。
秦王对唐雎说:“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,安陵君不听从我,为什么呢?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,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,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,所以不打他的主意。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,让安陵君扩大领土,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,是轻视我吗?”唐雎回答说:“不,不是这样的。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,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,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(就能交换)呢?”
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,对唐雎说:“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?”唐雎回答说:“我未曾听说过。”秦王说:“天子发怒,死人百万,血流千里。” 唐雎说:“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?”秦王说:“平民发怒,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,用头撞地罢了。”唐雎说:“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,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。从前,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,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;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,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;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,苍鹰扑击到宫殿上。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,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,上天就降示征兆,(现在,专诸、聂政、要离)连上我,将成为四个人了。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,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,血流五步远,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,今天就是这样。”(于是)拔出宝剑站起来。
秦王变了脸色,长跪着向唐雎道歉:“先生请坐!怎么会到这种(地步)!我明白了:韩国、魏国灭亡,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,只是因为有先生啊。”
(二)
《战国策》
【原文】
建信君贵于赵。公子魏牟过赵,赵王迎之,顾反至坐,前有尺帛,且令工以为冠。工见客来也,因辟。赵王曰:“公子乃驱后车,幸以临寡人,愿闻所以为天下。”魏牟曰:“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,则王之国大治矣。”赵王不说,形于颜色,曰:“先王不知寡人不肖,使奉社稷,岂敢轻国若此?”魏牟曰:“王无怒,请为王说之。”曰:“王有此尺帛,何不令前郎中以为冠?”王曰:“郎中不知为冠。”魏牟曰:“为冠而败之,奚亏于王之国?而王必待工而后乃使之。今为天下之工,或非也,社稷为虚戾,先王不血食,而王不以予工,乃与幼艾。且王之先帝,驾犀首而骖马服,以与秦角逐。秦当时适其锋。今王憧憧,乃辇建信以与强秦角逐,臣恐秦折王之椅也。”
【译文】
建信君在赵国很显贵。魏国公子牟经过赵国,赵孝成王迎接他,回来以后,坐到自己位置上,面前摆着一小块丝织物,准备让工匠用它做帽子。工匠看见客人到来,因此回避了。
赵孝成王说:“公子竟然驱赶侍从者的车子,有幸光临寡人的国家,希望听到治理天下的道理。”
魏国公子牟说,“君王重视国家如果能像重视这块小小的'丝织物一样,那么君王的国家就会大治了。”
赵孝成王很不高兴,在脸色上已经表现出来了,说:“先王不知道寡人不成器,让我享有国家,怎么敢轻视国家像您说的这样!”
魏国公子牟说:“君王不要发怒,请让我为您解释。”又接着说:“君王有这么一块小小丝织物,为什么不让伺侯在面前的郎中用它做成帽子?”
赵孝戚王说:“郎中不知道怎么做帽子。”
魏国公子牟说:“做帽子做坏了,对于君王的国家哪里会有损害?可是君王必定等工匠来了以后才让他们做。如今治理天下的工匠,也许不是这样,国家成为国空人绝的废墟,先王得不到祭祀,然而君王不把它交给工匠,竟然交给年幼漂亮的人。再说君王的先帝,用犀首驾御马车,让马服君做车右,而与秦国争相取胜。秦国当时也要躲避它的锋芒。现在君王犹豫不决,竟然让建信君坐着辇车与强大的秦国争夺胜负,臣下担心秦国折断大王车上的依靠。”
3. 春风秋水辞原文及赏析?
原文
《春风秋水辞二首》 黄启远
其一
春风秋水不染尘:
春风秋水不染尘,彩玉明月是前身。
一眼万年千树雪,除却相思不是君。
霓裳羽衣需汲酒,醉眼婆娑笑王孙。
飞鸿踏雪初信风,吹瘦古今独醒人。
其二
吾与春风皆过客:
吾与春风皆过客,君携秋水揽星河。
三星在天客在远,红豆抛尽相思折。
且以弱水许山盟,山高水远千千褶。
怜少欢薄别梦浅,谁立红楼演离歌?
赏析
从“我与春风皆过客,你携秋水揽星河”的表面意思上来看。用现代文翻译过来那就是:我和春风都是人间的过客,而你却携带着秋天的雨水奔向熠熠生辉的星河。秋水其实是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,有一句词不正是“望穿秋水”比喻女子期盼自己的爱人,把眼睛都望穿了。
4. 师旷论学文言文中盲臣安敢戏其君乎中的安是什么意?
本题回答:我一个双目失明的臣子,怎敢戏弄君主呢?安的意思是怎么。
出自:汉·刘向《说苑·师旷问学》
原文节选:
晋平公问于师旷曰:“吾年七十,欲学,恐已暮矣。”
师旷曰:“何不秉烛乎?”
平公曰:“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?”
师旷曰:“盲臣安敢戏君乎?臣闻之:‘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秉烛之明。秉烛之明,孰与昧行乎?’”平公曰:“善哉!”
5. 三峡原文及翻译?
原文: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(quē)处。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,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(x ī )月。 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(sù)阻绝。或王命急宣,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,其间千二百里,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 春冬之时,则素湍绿潭,回清倒影。绝�t(yǎn ) 多生怪柏,悬泉瀑布,飞漱其间。清荣峻茂,良多趣味。 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涧肃,常有高猿长啸,属(zhǔ)引凄异,空谷传响,哀转久绝。故渔者歌曰: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(cháng)。”翻译: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,两岸山连着山,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。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,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。如果不是正午,就看不到太阳;如果不是半夜,就看不到月亮。到了夏天,江水漫上山陵,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。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,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,傍晚就到了江陵。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,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,也不如它行得快。 到了春、冬两季时,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,碧绿的潭水,映出了各种景物。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,悬挂着的泉水瀑布,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。水清,树荣,山高,草茂,实在有很多乐趣。 每到秋雨初晴,降霜的早晨,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。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,叫声连续不断,声音非常凄凉,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,悲哀婉转,很长时间才消失。所以打渔的人唱道: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 自 /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, 两 岸 / 连 山 , 略 无 / 阙quē 处 。 重chóng 岩 / 叠 嶂zhàng , 隐 天 / 蔽 日 。 自 非 / 亭 午 夜 分 , 不 见 / 曦xī 月 。 至 于 夏 / 水 襄 陵 , 沿 / 溯sù / 阻 绝 。 或 / 王 命 急 宣 , 有 时 / 朝 发 白 帝 , 暮 到 / 江 陵 , 其 间jiān / 千 二 百 里 , 虽 / 乘 奔bēn 御 风 , 不 以 / 疾 也 。 春 冬 之 时 , 则 / 素 湍tuān / 绿 潭 , 回 清 / 倒 影 。 绝 �tyǎn / 多 生 怪 柏bǎi , 悬 泉 / 瀑 布 , 飞 漱shù / 其 间 。 清 / 荣 / 峻 / 茂 , 良 / 多 / 趣 / 味 。 每 至 / 晴 初 霜 旦 , 林 寒 / 涧 肃 , 常 有 / 高 猿 长 啸 , 属zhǔ / 引 凄 异 , 空 谷 / 传 响 , 哀 转 / 久 绝 。 故 / 渔 者 歌 曰 : “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 ,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/。 ” 【三峡】: 选自《水经注疏》。瞿塘峡、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,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。郦道元(466或472―527),范阳涿(zhuō)县(现在属河北)人,北魏地理学家。好学博览,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,撰《水经注》。其书名为注释《水经》,实则以《水经》为纲,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、人物掌故、神话传说等,是我国古代最全面、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。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,文笔绚烂,语言清丽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 【七百里】:约合现在二百公里。 【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】: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,没有中断的地方。略无,毫无。阙,通“缺”。 【亭午】:正午。 【夜分】:半夜。 【曦】:日光,这里指太阳。 【襄】:上。 【沿】:顺流而下。 【溯(sù)】:逆流而上。 【白帝】:在现在重庆奉节东。 【江陵】:即现在湖北江陵。 【奔】:这里指飞奔的马。 【疾】:快。 【素湍(tuān)】:白色的急流。 【回清】:回旋的清波。 【绝�t(yǎn)】:极高的山峰。 【飞漱(shù)】:飞泻冲荡。 【清荣峻茂】:水清,树荣(茂盛),山高,草盛。 【晴初】:天刚晴。 【霜旦】:下霜的早晨。 【属(zhǔ)引】:接连不断。属:连接。引,延长。 【巴东】现在重庆东部云阳、奉节、巫山一带。【古今异义词】1、或王命急宣(或 古义:如有 ) (或 今义: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) 2、至于夏水襄陵(至于古义:一个动词“到”和一个介词“于” ) (至于今义:常连在一起,表示另提一事) 3、虽乘奔御风 (虽 古义:即使 ) (虽 今义:虽然) 【一词多义】 ①自:自三峡七百里中(在) 自非亭午夜分(如果) ②绝:沿溯阻绝(断绝) 绝�t多生怪柏(极,最) 哀转久绝(停止) 【通假字】 ①略无阙处(“阙”通“缺”,缺少) ②哀转久绝(“转”通“啭”,婉转发生) 【词类活用】 ①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(奔:动词用作名词,飞奔的马) ②回清倒影(清:形容词用作名词,清波) ③晴初霜旦(霜:名词用作动词,结霜) ④空谷传响(空谷:名词作状语,在空荡的山谷里) 【特殊句式】 1.两岸连山:省略句,省略定语“三峡”。2.重岩叠嶂:省略句,省略主语“两岸”。 【重点语句翻译】 1、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 译: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,驾着风,也没有这样快。 2、清荣峻茂,良多趣味。 译:水清,树荣(茂盛),山高,草茂,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3、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绝。 译:到了夏天江水暴涨,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。 4、空谷传响,哀转久绝。 译: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,悲哀婉转,很长时间才消失。 5、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 译: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,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。望采纳,谢谢~
6. 夫有才而无势什么意思?
出自《韩非子·功名》:夫有材而无势,虽贤不能制不肖。
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,则临千仞之溪,材非长也,位高也。翻译 如果有才能而没有权势,虽然贤能也不能制服不肖之徒。所以将一尺长的木材放到高山上,那么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沟壑,并不是木材很长,而是站的地势很高。7. 太宗新即位原文及译文?
原文宗新即位,励精政道。数引征入卧内,访以得失。征雅有经国之才,性又抗直,无所屈挠。太宗与之言,未尝不欣然纳受。征亦喜逢知己之主,思竭其用,知无不言。太宗尝劳之曰:“卿所陈谏,前后二百余事,非卿至诚奉国,何能若是?”
翻译唐太宗刚开始继承王位,励精图治,改革治国之道。多次引进魏征进入卧室内。因为在乎得失而访问他,魏征向来有治理国家的才能,性格又耿直,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屈服,折挠的。唐太宗和他谈论。没有一次不是高兴地采纳建议的。
魏征也因此为能遇到像知己一样的主人而高兴。尽力地出谋划策,知道的没有不说的。唐太宗曾慰劳他的辛苦,说:“爱卿的奏折,前后有二百多条,如果不是爱卿为国家的赤诚之心,如何能做到呢?”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
1. 译文翻译,古诗里有译文?
译文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内容,可以领略到古诗的画面美,意境美
古诗的特点意在言外,而不是直接叙述,所以译文有助于体会古诗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
所以说翻译在古诗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,经过翻译,可以让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在我们心中更有画面感
2. 治国策全文及译文?
没有查到《治国策》一文,下面是两篇的《战国策》原文和译文,供参考,
(一)
《战国策》
【原文】
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:“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其许寡人!”安陵君曰:“大王加惠,以大易小,甚善;虽然,受地于先王,愿终守之,弗敢易!”秦王不悦。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。
秦王谓唐雎曰:“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不听寡人,何也?且秦灭韩亡魏,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以君为长者,故不错意也。今吾以十倍之地,请广于君,而君逆寡人者,轻寡人与?”唐雎对曰:“否,非若是也。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,虽千里不敢易也,岂直五百里哉?”
秦王怫然怒,谓唐雎曰:“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?”唐雎对曰:“臣未尝闻也。”秦王曰: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”唐雎曰:“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?”秦王曰:“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跣,以头抢地耳。”唐雎曰:“此庸夫之怒也,非士之怒也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,彗星袭月;聂政之刺韩傀也,白虹贯日;要离之刺庆忌也,仓鹰击于殿上。此三子者,皆布衣之士也,怀怒未发,休祲降于天,与臣而将四矣。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,今日是也。”挺剑而起。
秦王色挠,长跪而谢之曰:“先生坐!何至于此!寡人谕矣:夫韩、魏灭亡,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”
【译文】
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:“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,安陵君可要答应我!”安陵君说:“大王给予恩惠,用大的交换小的,很好;虽然如此,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,愿意始终守护它,不敢交换!”秦王不高兴。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。
秦王对唐雎说:“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,安陵君不听从我,为什么呢?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,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,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,所以不打他的主意。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,让安陵君扩大领土,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,是轻视我吗?”唐雎回答说:“不,不是这样的。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,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,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(就能交换)呢?”
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,对唐雎说:“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?”唐雎回答说:“我未曾听说过。”秦王说:“天子发怒,死人百万,血流千里。” 唐雎说:“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?”秦王说:“平民发怒,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,用头撞地罢了。”唐雎说:“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,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。从前,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,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;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,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;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,苍鹰扑击到宫殿上。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,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,上天就降示征兆,(现在,专诸、聂政、要离)连上我,将成为四个人了。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,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,血流五步远,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,今天就是这样。”(于是)拔出宝剑站起来。
秦王变了脸色,长跪着向唐雎道歉:“先生请坐!怎么会到这种(地步)!我明白了:韩国、魏国灭亡,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,只是因为有先生啊。”
(二)
《战国策》
【原文】
建信君贵于赵。公子魏牟过赵,赵王迎之,顾反至坐,前有尺帛,且令工以为冠。工见客来也,因辟。赵王曰:“公子乃驱后车,幸以临寡人,愿闻所以为天下。”魏牟曰:“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,则王之国大治矣。”赵王不说,形于颜色,曰:“先王不知寡人不肖,使奉社稷,岂敢轻国若此?”魏牟曰:“王无怒,请为王说之。”曰:“王有此尺帛,何不令前郎中以为冠?”王曰:“郎中不知为冠。”魏牟曰:“为冠而败之,奚亏于王之国?而王必待工而后乃使之。今为天下之工,或非也,社稷为虚戾,先王不血食,而王不以予工,乃与幼艾。且王之先帝,驾犀首而骖马服,以与秦角逐。秦当时适其锋。今王憧憧,乃辇建信以与强秦角逐,臣恐秦折王之椅也。”
【译文】
建信君在赵国很显贵。魏国公子牟经过赵国,赵孝成王迎接他,回来以后,坐到自己位置上,面前摆着一小块丝织物,准备让工匠用它做帽子。工匠看见客人到来,因此回避了。
赵孝成王说:“公子竟然驱赶侍从者的车子,有幸光临寡人的国家,希望听到治理天下的道理。”
魏国公子牟说,“君王重视国家如果能像重视这块小小的'丝织物一样,那么君王的国家就会大治了。”
赵孝成王很不高兴,在脸色上已经表现出来了,说:“先王不知道寡人不成器,让我享有国家,怎么敢轻视国家像您说的这样!”
魏国公子牟说:“君王不要发怒,请让我为您解释。”又接着说:“君王有这么一块小小丝织物,为什么不让伺侯在面前的郎中用它做成帽子?”
赵孝戚王说:“郎中不知道怎么做帽子。”
魏国公子牟说:“做帽子做坏了,对于君王的国家哪里会有损害?可是君王必定等工匠来了以后才让他们做。如今治理天下的工匠,也许不是这样,国家成为国空人绝的废墟,先王得不到祭祀,然而君王不把它交给工匠,竟然交给年幼漂亮的人。再说君王的先帝,用犀首驾御马车,让马服君做车右,而与秦国争相取胜。秦国当时也要躲避它的锋芒。现在君王犹豫不决,竟然让建信君坐着辇车与强大的秦国争夺胜负,臣下担心秦国折断大王车上的依靠。”
3. 春风秋水辞原文及赏析?
原文
《春风秋水辞二首》 黄启远
其一
春风秋水不染尘:
春风秋水不染尘,彩玉明月是前身。
一眼万年千树雪,除却相思不是君。
霓裳羽衣需汲酒,醉眼婆娑笑王孙。
飞鸿踏雪初信风,吹瘦古今独醒人。
其二
吾与春风皆过客:
吾与春风皆过客,君携秋水揽星河。
三星在天客在远,红豆抛尽相思折。
且以弱水许山盟,山高水远千千褶。
怜少欢薄别梦浅,谁立红楼演离歌?
赏析
从“我与春风皆过客,你携秋水揽星河”的表面意思上来看。用现代文翻译过来那就是:我和春风都是人间的过客,而你却携带着秋天的雨水奔向熠熠生辉的星河。秋水其实是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,有一句词不正是“望穿秋水”比喻女子期盼自己的爱人,把眼睛都望穿了。
4. 师旷论学文言文中盲臣安敢戏其君乎中的安是什么意?
本题回答:我一个双目失明的臣子,怎敢戏弄君主呢?安的意思是怎么。
出自:汉·刘向《说苑·师旷问学》
原文节选:
晋平公问于师旷曰:“吾年七十,欲学,恐已暮矣。”
师旷曰:“何不秉烛乎?”
平公曰:“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?”
师旷曰:“盲臣安敢戏君乎?臣闻之:‘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秉烛之明。秉烛之明,孰与昧行乎?’”平公曰:“善哉!”
5. 三峡原文及翻译?
原文: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(quē)处。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,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(x ī )月。 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(sù)阻绝。或王命急宣,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,其间千二百里,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 春冬之时,则素湍绿潭,回清倒影。绝�t(yǎn ) 多生怪柏,悬泉瀑布,飞漱其间。清荣峻茂,良多趣味。 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涧肃,常有高猿长啸,属(zhǔ)引凄异,空谷传响,哀转久绝。故渔者歌曰: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(cháng)。”翻译: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,两岸山连着山,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。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,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。如果不是正午,就看不到太阳;如果不是半夜,就看不到月亮。到了夏天,江水漫上山陵,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。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,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,傍晚就到了江陵。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,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,也不如它行得快。 到了春、冬两季时,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,碧绿的潭水,映出了各种景物。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,悬挂着的泉水瀑布,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。水清,树荣,山高,草茂,实在有很多乐趣。 每到秋雨初晴,降霜的早晨,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。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,叫声连续不断,声音非常凄凉,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,悲哀婉转,很长时间才消失。所以打渔的人唱道: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 自 /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, 两 岸 / 连 山 , 略 无 / 阙quē 处 。 重chóng 岩 / 叠 嶂zhàng , 隐 天 / 蔽 日 。 自 非 / 亭 午 夜 分 , 不 见 / 曦xī 月 。 至 于 夏 / 水 襄 陵 , 沿 / 溯sù / 阻 绝 。 或 / 王 命 急 宣 , 有 时 / 朝 发 白 帝 , 暮 到 / 江 陵 , 其 间jiān / 千 二 百 里 , 虽 / 乘 奔bēn 御 风 , 不 以 / 疾 也 。 春 冬 之 时 , 则 / 素 湍tuān / 绿 潭 , 回 清 / 倒 影 。 绝 �tyǎn / 多 生 怪 柏bǎi , 悬 泉 / 瀑 布 , 飞 漱shù / 其 间 。 清 / 荣 / 峻 / 茂 , 良 / 多 / 趣 / 味 。 每 至 / 晴 初 霜 旦 , 林 寒 / 涧 肃 , 常 有 / 高 猿 长 啸 , 属zhǔ / 引 凄 异 , 空 谷 / 传 响 , 哀 转 / 久 绝 。 故 / 渔 者 歌 曰 : “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 ,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/。 ” 【三峡】: 选自《水经注疏》。瞿塘峡、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,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。郦道元(466或472―527),范阳涿(zhuō)县(现在属河北)人,北魏地理学家。好学博览,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,撰《水经注》。其书名为注释《水经》,实则以《水经》为纲,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、人物掌故、神话传说等,是我国古代最全面、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。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,文笔绚烂,语言清丽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 【七百里】:约合现在二百公里。 【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】: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,没有中断的地方。略无,毫无。阙,通“缺”。 【亭午】:正午。 【夜分】:半夜。 【曦】:日光,这里指太阳。 【襄】:上。 【沿】:顺流而下。 【溯(sù)】:逆流而上。 【白帝】:在现在重庆奉节东。 【江陵】:即现在湖北江陵。 【奔】:这里指飞奔的马。 【疾】:快。 【素湍(tuān)】:白色的急流。 【回清】:回旋的清波。 【绝�t(yǎn)】:极高的山峰。 【飞漱(shù)】:飞泻冲荡。 【清荣峻茂】:水清,树荣(茂盛),山高,草盛。 【晴初】:天刚晴。 【霜旦】:下霜的早晨。 【属(zhǔ)引】:接连不断。属:连接。引,延长。 【巴东】现在重庆东部云阳、奉节、巫山一带。【古今异义词】1、或王命急宣(或 古义:如有 ) (或 今义: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) 2、至于夏水襄陵(至于古义:一个动词“到”和一个介词“于” ) (至于今义:常连在一起,表示另提一事) 3、虽乘奔御风 (虽 古义:即使 ) (虽 今义:虽然) 【一词多义】 ①自:自三峡七百里中(在) 自非亭午夜分(如果) ②绝:沿溯阻绝(断绝) 绝�t多生怪柏(极,最) 哀转久绝(停止) 【通假字】 ①略无阙处(“阙”通“缺”,缺少) ②哀转久绝(“转”通“啭”,婉转发生) 【词类活用】 ①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(奔:动词用作名词,飞奔的马) ②回清倒影(清:形容词用作名词,清波) ③晴初霜旦(霜:名词用作动词,结霜) ④空谷传响(空谷:名词作状语,在空荡的山谷里) 【特殊句式】 1.两岸连山:省略句,省略定语“三峡”。2.重岩叠嶂:省略句,省略主语“两岸”。 【重点语句翻译】 1、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 译: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,驾着风,也没有这样快。 2、清荣峻茂,良多趣味。 译:水清,树荣(茂盛),山高,草茂,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3、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绝。 译:到了夏天江水暴涨,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。 4、空谷传响,哀转久绝。 译: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,悲哀婉转,很长时间才消失。 5、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 译: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,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。望采纳,谢谢~
6. 夫有才而无势什么意思?
出自《韩非子·功名》:夫有材而无势,虽贤不能制不肖。
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,则临千仞之溪,材非长也,位高也。翻译 如果有才能而没有权势,虽然贤能也不能制服不肖之徒。所以将一尺长的木材放到高山上,那么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沟壑,并不是木材很长,而是站的地势很高。7. 太宗新即位原文及译文?
原文宗新即位,励精政道。数引征入卧内,访以得失。征雅有经国之才,性又抗直,无所屈挠。太宗与之言,未尝不欣然纳受。征亦喜逢知己之主,思竭其用,知无不言。太宗尝劳之曰:“卿所陈谏,前后二百余事,非卿至诚奉国,何能若是?”
翻译唐太宗刚开始继承王位,励精图治,改革治国之道。多次引进魏征进入卧室内。因为在乎得失而访问他,魏征向来有治理国家的才能,性格又耿直,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屈服,折挠的。唐太宗和他谈论。没有一次不是高兴地采纳建议的。
魏征也因此为能遇到像知己一样的主人而高兴。尽力地出谋划策,知道的没有不说的。唐太宗曾慰劳他的辛苦,说:“爱卿的奏折,前后有二百多条,如果不是爱卿为国家的赤诚之心,如何能做到呢?”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